現今社會和生態系統一樣,兩者都需要的是「平衡」。
每一個存在的生態系統都有其特定的組成,物理性如土壤、天氣、溫度等等環境因素是基礎,在內每一物種的關係定必互相緊扣,大家唇亡齒寒,不同物種之間透過自然選擇作出進化,形成各自最適合在此一系統內生存的形態。最欣欣向榮的系統,也就是最穩定的系統。這個系統內不同物種的每一成員,雖說都是為自己的基因而活,但同時每一個生命的努力,也必對大家存在的系統有所貢獻。和我們的社會一樣,生態系統內有不同的資源,不同物種已經就攝取不同資源的方法各自進行演化-這樣既可有效運用資源,也可以減少物種之間的競爭。
剛剛看了一本很有趣的書,說的是有關非洲西南部的兩種鬣狗 - 褐鬣狗(Brown hyena)和斑鬣狗(Spotted hyena)。(左上圖)
從前人們都應為鬣狗大多吃其他大型肉食動物捕獵得來的動物屍體,兩種鬣狗看來相似,在同一地方生活會否有資源競爭呢?但動物學家發現在牠們共同生活 的沙漠中,原來兩者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體型較大的斑鬣狗較兇狠,雖然牠們也會吃動物屍體,但牠們更多時會聯合主動攻擊其他動物,特別是不同的羚羊;相反身 型較小的褐鬣狗,原來不太會攻擊其他動物,牠們食性很雜,由植物、腐屍至昆蟲統統都吃,兩者會避免在相同的地方覓食,而且兩者也就似演化出不同的行為:斑 鬣狗是集體生活的動物,牠們有強烈的社會系統,顯然這是在荒漠中捕獵致勝的關鍵;相反褐鬣狗進化出獨來獨往的行為,幼狗很早便得自己找食物,由於食物分佈不集中,單獨行事可以減少同一物種之間對食物的競爭。
人類社會顯然也有著不同的資源,一個成熟的社會,不同的人以他們各自 的形式去得到所需的資源,只要是透過自己的努力得來便應該得到肯定。這和生態位(Niche)的概念不很相似嗎?雖說時代會進步,舊有的事物會被淘汰,但 這等於硬要取締不同人的生活嗎?為什麼一個社會只可以有集團式的商店而容不下少數人辛苦經營的小店?為什麼我們只可以有服務性行業而不可以有農民?
存在於一個生態系統內的任何物種,牠和其他物種和環境之間的關係必是互相影響,一個農夫如把狐狸殺光,老鼠便會過多,最後還是影響農夫自己。我們的社會真的只容下從商的人嗎?我們是否只可從破壞多年以來辛苦保留的郊區、海港和農田才能建樓?
現時全球其中一個面臨的生態災難便是入侵性物種(Invasive species)。一種本來不屬於這個生態系統的物種,突然被帶到一個新的環境,在這兒,牠們遇不到平時的天敵,環顧四周是取之不進的食物,其他生物也不 及牠們體型大去阻礙牠們覓食,他們可以說是到了樂土,於是當然大量繁衍!這對其他靠當地食物為生的本土生物卻是災難,牠們没有了生活的空間,所需的食物也 被新來的物種吃光,最後只有漸漸從這個生態系統褪去。記得紅火蟻、嶶金菊和福夀螺嗎??上課時,教授說過防止入侵性物種的方法不在如何根治,而是如何防止牠們進來。
我們的社會,顯然是没有評估本來存在多年的平衡,對於地方這樣小的一個城市來說,能否承受不斷增加的人口?在生態學角度,入侵性物種以本身的生活方式生活没有錯,錯的是牠去了本來不是屬於牠的地 方。請記著,有些物種,進來以後便很難消滅。我們的社會如果被外來的人衝擊至社會系統失衡,那是誰的過錯呢?現在由鬧市如旺角、尖沙咀,以至新界如上水、 沙田,那些曾經熟悉的氣味還在嗎?
只是,很多生態系統都是要在遭受到破壞後,人們才懂得珍惜。我們的社會還有没有希望重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